欢迎访问! 今天是:

中心供稿:以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为抓手, 打造学院特色研究品牌

日期:2019-01-11 15:30:38 文章点击数:60 来源:

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陶瓷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的象征。瓷器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经济与文化、科技与艺术互动的结晶。与丝绸、茶叶相比,中国陶瓷流传世界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种类更多、数量更大、影响更深,然而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数量小、影响窄、转化少、产业化低,与底蕴深厚的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相比,反差极大!加强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激活静态资源,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在景德镇这块因烧造精美瓷器而置镇的著名的土地上,两千余年瓷魂窑火所淬沥积淀而成的文心血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在既往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史上,实践经验与理论视野兼具的研究者并不多见,把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开展研究的几乎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的深入与推进,与景德镇在历史上、在世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十分不相称。因而,学校把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作为特色科研,专门成立“景德镇学院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打造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高地,这被认为高屋建瓴,史无前例,对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举足轻重。

景德镇学院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是我校从事陶瓷文化艺术理论研究和陶瓷文化艺术创作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心下设陶瓷艺术研究所和陶瓷文化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围绕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特色,在陶瓷文化、陶瓷史、陶瓷艺术创作、陶瓷颜料配方以及综合装饰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五年来,中心积极开展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构筑有特色的陶瓷文化艺术研究平台。中心出版陶瓷文化研究专著23部、画册16本,在核心期刊发表陶瓷文化研究论文164篇,省级以上陶瓷文化研究论文173篇。省级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有关课题30项,市级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有关课题39项,校级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有关课题90项。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以上作品评比大赛,获全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一等奖及国家级、省级大奖50余项,一位成员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一位成员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升辉),一位成员被评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冯绍华),多位教师评为美术教授、一位教授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王安维),研究中心还积极参与设计制作陶瓷礼品瓷,开展对外艺术交流和指导艺术系学生实习等活动。

    中心陶瓷文化艺术研究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构筑了特色陶瓷文化艺术研究平台。其中,以下研究方向,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陶瓷文化艺术研究空白。

   一、文学与陶瓷研究专题:

陶瓷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不解之缘。陶瓷艺术家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创作灵感,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创作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把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变成直观的形态物象,不少陶瓷艺术作品就是根据文学原著所提供的素材创作出来的。中国闻名于世界,文学与陶瓷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陶瓷的造型和装饰,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显示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有不同的时代文学特色。

长期以来,在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陶瓷与文学的关系,更没有人作过专门系统的研究,形成理论体系。中心的余锋教授,系统的探索了陶瓷与文学的关系,出版了4部陶瓷与文学研究专著,出版《中国陶瓷文学概论》和《文学与陶瓷艺术教程》2部教材,在中文和陶瓷艺术专业开设了相应课程,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多篇。陶瓷与文学已成为我校陶瓷文化艺术特色研究,余锋教授也成为陶瓷与文学研究的第一人,填补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研究具有开创性,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果。

陶瓷艺术创作与诗词的关系也非常紧密,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瓷画都讲究以诗配画,有的作品还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在我国历史上,有关歌咏陶瓷的诗词创作成果层出不穷。除了各个时代在学者、诗人、专家名流以及民间对各大名窑的咏颂之外,甚至历代帝王将相对陶瓷亦多有钟情,大加赞美,留下不朽诗篇。特别是一些陶瓷诗,是各个历史时代真实的社会记录,它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民性,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与史料价值。但长期以来,陶瓷文化研究中,有关陶瓷诗的研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较少。近十年来,中心的童光侠教授和韩晓光教授有志于对陶瓷诗歌的收集和研究,悉心耕耘,笔耕不辍,出版《中国历代陶瓷诗选》、《景德镇古今诗抄》、《珠山八友题画诗评注》等多部陶瓷诗研究专著,发表陶瓷诗相关研究论文10多篇,在陶瓷诗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开辟了陶瓷诗研究的新领域,成为我校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新亮点。

   二、陶瓷与吉祥文化研究专题

吉祥就是“吉利”与“祥和”之意。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吉祥文化在中国当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愿望时,便被创造出来。在中国,吉祥符号、图案似乎很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景德镇陶瓷装饰纹样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不论是日用瓷、陈设瓷还是艺术瓷,都有大量反映祥瑞吉庆,美意延年的内容。吉祥题材根植于传统文化中,代代承传,表现了民族心态,体现了时代特色。吉祥题材在陶瓷装饰纹样中应用得多,但研究少,使之成为理论并系统加以研究就更少。中心的余锋教授、冯绍华教授系统的探索了陶瓷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关系,出版了《吉祥陶瓷理论与生产发展》研究专著,在《中国陶瓷》等全国核心期刊杂志发表了《陶瓷吉祥题材初探》等相关研究论文12篇。吉祥陶瓷理论已成为我校陶瓷文化艺术特色研究,余锋教授、冯绍华教授等也成为吉祥陶瓷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使吉祥陶瓷理论成为系统理论,影响了吉祥题材陶瓷的创作,使吉祥题材寄寓更深的意义和底蕴,使人们能从陶瓷作品中体味到民族文化,吉祥题材所带来的满足和自豪。

   三、督陶官唐英研究专题

唐英,是清代雍、乾之际景德鎮御窑厂的一位督陶官,他所督造的瓷器世称“唐窑”。唐英在清代官窑瓷器制作上的杰出地位,不仅在于他是史上任期最长的督陶官,也不仅在于他是御窑厂贡瓷烧造的最高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在于他是一位不断创新、自己亲历亲为、用整个身心去冶陶的精业敬业者,一位从外行到内行、殚精竭虑把景德镇官窑瓷的艺术成就推向巅峰并且自己也站在了峰顶的人。研究唐英对于研究官窑文化,进一步发掘唐英这位历史人物的精神与遗产,意义非常重大。

长期以来,陶瓷研究领域专注于陶瓷器物本身的研究,而对瓷器生产起到推动作用的“陶人”以及帝王的研究却不夠重视,对督陶官和历代帝王与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关系和作用研究很少,更不用说系统的理论研究了。中心的张德山教授和其它研究专家,以唐英研究为突破口,对督陶官唐英进行了系统专题研究,出版了唐英研究第一本也是目前为止最为系统的一本专著《督陶官唐英》,韩晓光教授出版了《唐英诗歌选注》,张德山教授出版了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研究帝王与景德镇陶瓷的专著《慈禧与“大雅斋”瓷器》,发表相关唐英研究论文1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陶瓷文化研究内容,开辟了陶瓷文化研究新领域。

   四、陶瓷教育史研究专题

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有悠久的历史,陶瓷教育与陶瓷生产紧密相联,陶瓷生活的发展过程,也是陶瓷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景德镇陶瓷教育是景德镇历史上陶瓷生产的反映,是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景德镇的陶瓷技艺教育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技艺教育的父子家族世袭制,后来的行帮师徒制和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但长期以来,无人关注景德镇陶瓷教育史的研究,研究成果基本没有。中心的张德山教授选准景德镇陶瓷教育史这一研究方向,在教学之余,履古道而拾旧遗,遍阅古籍,搜罗大量史料,进行系统研究,出版相关专著《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中心的冯绍华教授,主持了省高校教改课题《陶瓷文化?陶瓷美术教育》并出版了相关专著,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还主持了江西省高等院校精品课程《陶瓷综合装饰》,已经形成系统研究成果。

   五、陶瓷民俗文化村落研究专题

由张德山教授主编的,冯绍华、程云等担任编委的《景德镇村落文化艺术探美》,为观者展示了景德镇历史悠久,自然灵气十足,文化积淀深厚的一面。而村落这种徽派建筑是随着明清时期商业和文化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六、陶瓷设计应用研究专题 

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注重产学研的研究应用, 冯绍华教授设计包装的国宴酒五粮液珍藏品春夏秋冬大师酒,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我校产学研结合的又一个丰硕成果,将为带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冯绍华教授还为德宇集团设计了仙酒酒具,德宇茶具。为中国康力集团设计了情侣咖啡具,为中国法学研究院设计了“大利图”礼品瓷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六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已成为我校陶瓷文化艺术研究的特色和亮点,同时,还有大量的陶瓷文化艺术其它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了我校独特深厚、体系完整的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体系,共同构筑了我校陶瓷文化艺术的研究高地。